笛卡尔思维

“这个世界上本来不缺乏良知,而缺乏对良知真假的辨别。”

---笛卡尔

笛卡尔给克里斯提娜公主写的数学公式的情书:

1
𝑅=𝑎(1−sin𝜃 )

遗憾的是笛卡尔在病痛中离开世界,终生未婚。

笛卡尔之所以能够成为集大成者,对很多问题都有系统的研究及独到的见解,其背后是笛卡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,都遵循以下的四条法则。

笛卡尔思维模型概述

01

笛卡尔认为: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,我决不把他当成真的接受,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为主的判断,除非这个东西清晰地呈现在我的心里,使我根本无法怀疑这个东西,我不去相信太多我不确定的信息、知识及逻辑,这只能干扰我的判断。

在智能手机普及和信息泛滥的时代,很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非常容易违背这条原则。刷屏级的新闻稿件层出不穷,很多人选择了盲从而没有认真地思考—这些热点事件中,哪些是确定的真相,哪些是不确定的真相,而是基于感官与价值倾向选择了盲从,而轻易地被互联网操控。
对于知识管理领域的工作者,不管是培训师,还是知识付费工作者,我们必须遵循的首要价值观,请尽你所能,提供【真】的东西,而非制造一些时髦的、打动人心的、激发焦虑的概念及所谓的趋势。

02

笛卡尔认为: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逻辑,就是把所谓困难的、复杂的难题,按照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程度,分成若干部分,以便于逐一解决。

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,因为世间万物均由化学周期表中的元素构成,只是构成的种类、占比及元素间的关系不一样而已,所以你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。
例如,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要谈婚论嫁,其中一个必要因子是相互喜欢,而结婚后是否幸福则是可能因子。同样,我们知道三观一致在对于幸福的婚姻是非常之重要,对于三观这个话题也可以从必要因子与可能因子两个维度思考:

  • 三观一致是幸福生活的可能因子,而非必要因子。
  • 在婚姻中,其实很多情况下,三观是不一致的。因此,能理解与接纳对方的三观是幸福婚姻生活的必要因子。
    围城内外的人理解了这个道理
    或将减少很多爱情与婚姻悲剧
03

笛卡尔认为:按次序思考,从最简单、最容易认知的对象开始,一点点上升,直到认识到复杂的对象,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顺序的东西,也给它们设计一个次序。

其实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法则,也是人类认知世界,学习知识的普遍性规律,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人类大脑对信息接受与加工的负荷是有限的,而复杂的事物是由海量的信息及复杂的逻辑构成,多数普通人是运算不过来的,也就是说烧脑的。
举个例子来说,我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,没有灵感与思路,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去写作,你去失去了一个深度思考的机会,而是事实从自己以及的简单的命题开始入手,写着写着灵感与思路就来了,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自己从未产生过的一些思考,这个体验也很好地佐证了笛卡尔的这条思考的规则,在解决问题与思考的时候,先找到一个切入点,或者先将问题撕开一个口子,然后运用人类的先验智慧,边可以从点到面地系统思考问题。

04

笛卡尔认为:在任何情况下,都要尽量地全面考察,尽量地普遍复查,做到确信毫无遗漏。

研究知识与智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:寻求知识的普遍性。虽然说这个世界上没有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方法(这句话要辩证的看,真理往往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属性,例如人终究会死亡)。
其实笛卡尔或许想告诉我们,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事物都会遵循某种规律,但是如果你忽略了一些因素,几个特殊情况的出现,就有可能毁于一旦,例如:在很早以前,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,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。
特别对于我这种培训管理者来说,在教授他人的时候,一定要分清楚知识的适用情况及特殊情况,来保证传授知识的有效度。


总结:

笛卡尔是近代法国哲学家、数学家、物理家,是一位集大成者,被我们熟知的“我思故我在” 是笛卡的经典语录,也是笛卡尔哲学观的原点。

** 我思,故我在。到底是什么意思? **
我司故我在,是笛卡尔批判思维的思想基础。笛卡尔勇于质疑一切。为纪念他,人们将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思维模型命名为笛卡尔思维模型。但如果单说批判性思维,虽然它比笛卡尔思维更容易理解,但也更容易误解,因为批判二字总会让人不自觉地把它等同于否定,这大错特错。所以我们先不谈批判,而是单说笛卡尔,这样就比较容易准确理解这一思维的全貌。

笛卡尔思维模型主要包含四步,怀疑、分析、求证、检验。怀疑是面对任何观点时应该保持一个怀疑的态度。分析是辨别产生观点的条件是真是假,逻辑通不通。求证是重新推演逻辑,补充条件,让它更加准确和完善。检验是再次质疑、分析、求证完善后的逻辑,保证新结论的可靠性。简而言之,怀疑就是质疑,旧观点分析是拆解,纠观点,求证是建立新观点,检验是质疑新观点。

笛卡尔思维模型是用质疑的方式来检验真理真相的真。如果想要验证它的真,我们就要先怀疑它不真。注意,怀疑不真不是判定为假,我们需要寻找支持布真的证据,如果找到了,那就是假。今儿引导我们继续寻找什么是真,如果我们找不到它不真的证据,那就进一步验证了它的真,或者让它更接近真。

整个思维过程实际上是人们认清世界、看清自己、接近真理的思考与行动的过程,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整个思考过程。不过对于使用这一思维过程,很多人还是容易犯错,人性上的错一质疑没休止。质疑就像盗梦空间小李子锁进保险箱的那个陀螺,它可以让人质疑一层层的梦境,但也会无休止的质疑现实。

笛卡尔模型是以质疑为基础的思维工具,因此使用过程中就比较容易陷入对每一个观点、依据甚至事实无休止的质疑,甚至怀疑自我。我看见的就是真的吗?真假又如何定义呢?谁能定义真假呢?我能吗?我存在吗?我怎么证明我存在?怎么定义存在?谁能定义存在?我能吗?这样就会陷入怀疑的死循环,让思考变得虚无,想从中形成什么思想,得出什么结论就更无从谈起了。笛卡尔当时也陷入过类似的死循环,它打破质疑链路的方式也是通过质疑,对质疑进行质疑就是相信负得正,于是他觉得我质疑我自己存不存在这件事本身就值得质疑。如果我还在思考这些个破问题,那么我就存在即我司故我在。这是笛卡尔的思想精髓,它是质疑的终点,也是相信的起点。所以说我们可以质疑,但质疑到一定程度,就需要通过相信来避免质疑过度。

只完成质疑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了解笛卡尔批判性思维的完整过程,就玩笛卡尔的第一步质疑,忽略后面更烧脑更麻烦的分析、求证和检验过程,这种对思维的断章取义,不仅无法发挥批判性思维的功效,还会产生负面影响,导致人们可以轻易用质疑的态度来否定自己不喜欢的、不愿意接受的,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,最后成为人们口中的杠精。所以,提出质疑没问题,但请负责任的拿出你的证据和推导过程。

最后一步请走,完成一次笛卡尔的批判性思维其实并不容易,当你提供了证据和推理过程,你仍然需要对自己的这个观点进行验证,这是最后一步。验证的最好方法仍然是质疑,千万别把质疑当成否定,质疑只是手段,它是接近真理的手段。想接近真相,真理就要把最后一步走完。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思维模型的每一个步骤都在围绕质疑,怀疑就是怀揣质疑,分析就是寻找质疑,求证就是证明,质疑,检验就是质疑。我的质疑是笛卡尔模型能够探寻真理的钥匙,但质疑不是否定,而是分析它,求证它,检验它的开始。质疑是为了相信,但不是为了相信你说的真相,而是为了相信你说的真相。是真相。

有趣的来了,你会质疑我对笛卡尔思维的理解吗?你的理解又是什么呢?